文章出處:

  • 2019年第一屆荊山論壇‧佛教圖像文化學研討會
  • 2019年第一屆荊山論壇‧佛教圖像文化學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

常青


任職機構、職稱: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


關鍵詞:

關中佛教藝術、佛教造像、北魏、民間造像、石窟寺


摘要

與別的地區北魏佛教藝術不同,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佛教造像風格傾向於多元化,既有在平城與洛陽影響下形成的北魏中央模式風格,也有關中一帶的多種地方風格。北朝陝西的地方造像風格主要表現為一種以密集衣紋為特徵的造像(佛、道造像均有),流行時間約為六世紀上半葉,即北魏晚期至西魏。這種風格應該是在關中地區形成的,並且直接影響到了陝西北部地區一些石窟與單體造像的制做,並將這種風格推廣到了陝北、隴東與寧夏南部地區,流行的時間為六世紀上半葉,並沒有形成影響北方各地的統一的時代風貌。作者對這種地方風格造像的形成、傳播、淵源、民族歸屬作了探討。陝西北魏晚期造像風格的多元化,說明了地方佛教信眾對多種雕刻風格的自由選擇。而地方風格正可以適應地方民眾對雕塑藝術的欣賞口味。

學者簡介

1962 年 12 月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北京大學考古系學士與碩士,主修中國石窟寺藝術。曾在龍門石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與樂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佛教文化資料庫工作。1999 年來到美國研究、學習與定居。曾在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美國國家美術館作高級訪問學者,研究美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佛教藝術品。2005 年在堪薩斯大學獲中國藝術史博士學位。後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作博士後研究,在北卡大學亞克蘭藝術博物館、佛羅里達州瑞格林藝術博物館擔任亞洲藝術策展人。2010 年以後,曾於密蘇里州聖路易華盛頓大學任博士後講師、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講授亞洲與中國藝術史,並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亞州藝術博物館擔任研究策展人。自 2018 年起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任特聘教授。出版10 種專著、70 餘篇中英文研究論文,主要研究中國佛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