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發表於106年6月「荊山水閱:國際學術研討會」
  • 收錄於107年3月第五期《夏荊山藝術論衡》

作者:

顧敏耀 


任職機構、職稱: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關鍵詞:

夏荊山、佛教書畫、題畫詩、臺灣繪畫史、臺灣美術史


夏荊山為我國當代傳統書畫大師,尤其擅長佛教題材繪畫,其工筆重彩之精緻,勾勒線描之細膩,栩栩如生,風韻獨特,足以令人披覽不倦,心往神馳。目前探討其畫作之相關論文已有多篇,諸如楊企霞〈夏荊山觀音佛畫之研究〉、陳炳宏〈夏荊山佛教繪畫之「羅漢像」風格淺評〉、莊麗華〈發現夏荊山佛畫境界在視覺藝術的創新與明心〉等,皆能深入闡發其畫作所蘊藏的深刻意涵。此外,其實夏荊山在諸多畫作之上往往亦有相關題辭,其內容也有值得深入考究之處,有的是單純題上畫作題名,有的則是題上佛經或是前賢所編集之詩文。還有的是畫家自己所撰之文辭,例如有一幅〈鍾魁觀濤圖〉,除了寫上作畫時間地點與署名之「於京都時年八十七夏荊山題」之外,還有「浪濤來去,仍是在海中,妄想來去。自然是自性源頭,仁者你說是不是?」藉由圖畫中洶湧澎湃的波濤起興發想,敘述本心自性之如如不動,並以設問法作結,頗有平易近人、輕鬆活潑之感。夏荊山之題畫文辭,足以置於臺灣古典詩中的題畫詩脈絡當中進行察考比較,從中發掘題畫文字內容與畫作之間的各式關聯。至於許多臺灣早期的題畫詩都已經是詩存而畫佚,若能得到如夏荊山一般的繪畫大師能夠重新提筆,揣摩畫意而重新配畫,想必更是藝壇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