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淺析中國佛像畫展示的傳播觀念——以夏荊山中國佛像畫為例

蔡靜野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系博士生


中國佛像畫,既是宗教藝術,也是繪畫藝術。宗教文化和中國繪畫藝術既能夠完美共存於一個藝術表現形式中歷久不衰,引無數的賢能畫略之才傾情於這項的事業,定有其亙古不變精神魅力。展覽中國佛像畫,陳列(display)容易,展示(exhibit)不容易;觀看容易,知覺不容易,傳播的觀念決定傳播的效能。策展,就是要把中國佛像畫長久的淵源脈絡與畫家畢生執著的創作歷程和心血傑作,這些無法剝離的線索巧妙的梳理在一個展覽空間,創造不知不覺的輕鬆知覺情境氛圍,把這些看似複雜的、悠長的、形而上的哲理意涵,以深入淺出的理念翻譯成放諸四海而皆准的展示語言,無論是與...

夏荊山與江曉航觀音佛畫藝術初探

楊偵琴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書畫藝術史論組博士生


中國畫中的神話題材之表現,從新石器時代將軍崖岩畫〈稷神崇拜圖〉及滄源岩畫〈太陽神巫祝圖〉顯現神靈形象之跡,至秦漢時期畫像磚石雕鑿神佛菩薩圖像、葬墓壁畫及彩繪帛畫亦見神仙思想觀,魏晉南北朝佛畫發展蓬勃,畫作隱含神話思維,藉由造像藝術形式傳播義理,中國畫中的神話思維與圖像符號特質,值得探索。 夏荊山(1923-)的佛畫以佛陀及觀音菩薩像為著,畫作融入佛學體悟,佛畫形神兼備,畫境佛典合一;江曉航(1945-2003)師承夏荊山,臨摹歷代名家觀音佛畫,又創顯現代新意,畫作體現佛法教義哲思,蘊含故事語彙。...

江曉航居士觀音佛像畫的傳承探索

陳孟誼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博士生


佛像畫之發展過程中,工筆白描與青綠設色分別在宋代發展至高峰,而清 末民初以後,隨著西風東漸,在強調寫生與光影的潮流下,傳統佛像畫逐漸失去一種因為信仰作畫,發自心裏所產生的高雅肅靜之感,正當大家惋惜傳統流失之 際,夏荊山居士與江曉航居士的兩代傳承,給了世人重新學習欣賞莊嚴與淡雅的 佛像畫,從中看到佛 徒發願力行的感人之作。 江曉航居士為台灣知名佛畫家與觀音畫家,其創作師承夏荊山居士與姚夢 谷等名家,後來又上窺唐宋名家佛像畫跡,在一生所做 500 多件作品中,觀音畫...

發現夏荊山佛畫境界在視覺藝術的創新與明心

莊麗華 


中國文化大學數位媒體學程助理教授


探討夏荊山佛教繪畫藝術中所表現的純熟技法,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畫的寫意、工筆畫的細膩與西洋畫的寫實,這樣的繪畫元素與形式技巧相較於當代媒體科技傳達的視覺藝術有折視覺經驗的大不同,但要傳達藝術文化的底蘊與人類智慧的核心,都有看似真實簡單卻有著深層的內涵與渴望。在利益至上的現代社會,夏荊山佛畫的所傳達的社會道德可擴大為說故事的有聲書和動畫體驗,更能有效發揚佛教繪畫中正向的情感教育,達到提升社會調和與文化藝術公益化的目標。...

文化記憶與傳承:夏荊山其人其事與佛畫藝術析論

侯皓之


中國文化大學數位媒體學士學位副教授


中國書法繪畫是獨特的藝術表現,依工具、材質、表現形式、文化思維與審美觀點而產生極具特色的藝術形態,因此探討中國書畫不僅要從外在的線條、造形、色彩、構圖等切入,更要從文化思想與主題意識進探究,再加以每位創作者的人格特質與生命體驗更豐富了其創作的內涵與知識。...

交匯的新起點:文化x創意——以夏荊山書畫藝術為例

陳昱宏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文化創意或文化創意產業自2002年起,逐漸受到公部門的重視,世界各國的國家政策與地方經濟發展,對於推動創意產業或文化創意的相關規劃,也都投入大量資源,以期能提升國家、產業競爭力,增加與文化創意相關之產值、創造地方特色文化產業、提高民眾的文化質感、深厚文化內涵等目標。臺灣在文化、創意及相關產業上的發展重點,藉由公部門對相關活動、計畫、產業的補助與投資趨勢,以及行政院的「文化創意發展法草案」可以窺見一二。在文化、藝術的補助或產業的投資上,近年發展的趨勢略為倚重後者,因此容易產生推動文化創意的目的與根本意義,以及相關活動規劃與相關產業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