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夏荊山居士十六歲時,拜畫家郭味蕖習丹青,後遍尋各地名師以拓展繪畫成就,習得多種繪畫技法,諸如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在此過程中始接觸佛教並深受吸引。夏居士之書畫皆饒富中國藝文底蘊,於國際間提升中國畫藝之地位,長期致力於佛學藝術,書畫傳遞出的悲智感動著許多人。夏居士的繪畫作品有山水人物、菩薩、羅漢達摩、鍾馗及觀音等系列,本文以夏居士鍾馗系列畫作為範圍,深入析論其藝術內涵與特色;嘗試探求夏居士在鍾馗系列繪畫作品之創作意涵及藝術特色?此系列傳遞出何種美學價值與淑世精神?本文以「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之繪畫藝術作品為範疇,聚焦於...
2018-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視覺圖像可以勾勒出畫者心理的潛在認知,書畫藝術可視為其潛在認知之投射表像,可探究出個人的心理經驗,對於其心理途徑和經驗解說,有不同的差異解說。 本文以夏荊山居士之「高仕圖」為比較分析,首先、冰山隱喻理論概說:以冰山理論作為潛在意識的隱喻,逐層介紹七面層次,常人中的最深層—潛在認知,可視為常人外顯行為的動機與根源。 其次、跨界藝術傳達的潛在心理認知分析:畫者之心理的潛在認知,影響其繪製出圖像文字,尋覓出內心抒發的管道;本研究以書畫藝術為分析脈絡,可理解出自我的象徵符號,提出從書畫藝術作為潛在心理認知傳達之立論。...
2017-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平面繪畫」的創作特徵,除了繪畫載體的客觀限制外,其特有在平面的二度空間上創造立體三度空間的繪畫形式,在中西繪畫史上都曾是主導千年藝術主流的創作形式;而在過去中國藝術形式的發展中,人物畫的「形式美學」、「表現內容」,「創作技巧」自成一格,亦能結合山水繪畫圖像元素,在中國的繪畫創作中一脈相承。相較於西洋繪畫的形式特徵,「人物畫」除了線條勾勒的造形美學以及「書寫性」筆墨的揮灑外,在創作題材上也因時代特徵與精神需求,於歷代繪畫藝術中形成許多以宗教題材為表現之繪畫作品。此種風向之傳衍,至今未因時代更替而消退。本研究主要藉由傳統人物畫創作美學要...
2017-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夏荊山居士畢生從事佛教藝術,其書法內容多為其對於佛經之書寫、佛理的體悟與世人之勸戒,形成社會中導正向善的力量,加上多年旅居臺灣、美國、日本與大陸地區,更令其書畫藝術形成廣大影響。...
2017-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本研究以夏荊山的鍾馗圖及歷代傳統鍾馗圖繪名作,進行鍾馗圖的歷史脈絡及圖像造型與藝術思想分析,針對近年逐漸崛起之新藝術史論題,奠基傳統圖像學之基礎,反思宗教圖像是否有「超圖像」之外的訊息,筆者嘗試透過量子物理哲學思想的「量子訊息場論」之觀點,進行鍾馗圖之審美,提供藝術史學界在宗教圖像審美層次有不同面向的視域拓展,將圖像中的隱喻及圖像視覺美感以「量子訊息場」為審美路徑,提供圖像史學有一新思維之參酌。...
2017-06-01 | 夏荊山相關研究, 研究論文
夏荊山居士於 1950 年,拜南亭法師為師,皈依佛門,發願將此身心奉獻於佛陀,潛心於佛法,廣行菩薩道。觀看夏居士的畫作,佛像繪畫占很大的比重,應與夏居士在 1988 年,體會到佛像微妙之境,發願餘生只畫殊勝的佛像畫有很大的關聯。在夏居士眾多的佛像畫中,觀音佛畫最多,幾達三十多件,工筆、水墨、白描畫法兼有,觀音的造像也呈現諸多樣貌,有:一葉、水月、紅竹、蓮花、白衣、禪定、童子拜觀音等。其中題名為〈白衣觀音〉,或以白衣觀音與吉祥圖案的組合有非常多件,夏居士〈白衣觀音〉與南宋牧谿〈白衣觀音〉的造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