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收錄於106年3月第三期《夏荊山藝術論衡》

作者:

聶雅婷


任職機構、職稱: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助理教授


關鍵詞:

原型、召喚、神聖、身體現象學、身體圖示、曼陀羅


夏荊山居士的佛教藝術及生活印證表明著修行者的書畫美學,夏荊山所畫的不是只是表象的畫,而是畫出生命體驗的意象,這意象代表著他的一生修行。整體而言,夏荊山居士佛像藝術,是體現出一個真實修佛者的身體現象學,這種以身體為道場,做為心體的觀看,說明著夏荊山居士的佛像藝術是經過相當程度的冥想,重構佛陀的意象。夏荊山先生無疑地乃是在觀佛與畫佛時,將自己修行當中受到佛教原教原型的召喚轉換成具體晝畫符號圖案以描繪其與佛的一場美麗的會遇,這是一場人與神聖者的會遇。夏荊山居山旳書畫藝術目的乃在於宗教意圖上的分享,而能夠分享的乃是肯定每個人其實都有宗教向度,也有對原型圖像的體會,人的終極價值乃在人朝向此的深刻體會,這是伊甸園式鄉愁,每個人都渴望回到原型的家,這是永世的鄉愁。夏荊山居士受到原型圖像的召喚,畫出自己神聖會遇的感知圖像,而我們也受到這樣的感知圖象的潛移默化之功,受到感知圖像的召喚出我們生命當中的神聖原型,而這無非是夏荊山居士在生命蛻變之後的藝術創作所展現的救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