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似相非相見如來:2020夏荊山國際學術研討會
  • 似相非相見如來:2020夏荊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

馬銘浩


任職機構、職稱: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關鍵詞:

經學、生活書寫、書法藝術


摘要

文字的發明與穩定是文明成長的重要因素,更是建立文化體系的重要因子。然而,在中國文化體系當中,文字又扮演了不可或缺變因。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儒學一直是中國文化體系裡的核心概念,在經學演變的過程中,今、古文經之爭應該是漢代經學的重大問題。其中除了詮釋系統之外,文字無疑是今、古文經學爭論的引爆點。蔡邕《熹平石經》的豎立,就等於是昭告天下穩定文字學系統成立和官方字形的統一。

然而,文字符號的發明與書寫必然早於漢代的經學之爭。所以,古文字的多樣書寫型態,也造成了多樣化的書寫美感,和穩定而統一的漢代經學系統文字相比,古文字的不確定性,讓書寫者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也比較具有藝術的美感。事實上,漢代的文字系統,除了經學為根柢的文字統一符號之外,以日常生活應用為主的書寫系統,一直是很自由活潑的,尤其是以小篆、隸書為主而較為蕭散、自由的漢簡和帛書,佔據了現有漢代文字符號的多數。這些文字有很多只是生活的紀錄,不必然和官方或經學概念有關,和碑刻經學文字形成了不同的書寫美感。

這兩種書寫美感系統,在東漢靈帝設立鴻都門學並想突破經學獨大的局面,最後被經學系統消滅為止。文字的統一性越來越穩定,書寫美感也趨於同合。書法藝術的思維逐漸成形,書法藝術結合書寫美感的相關理論也漸次產生。並種下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