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嗣真以「自然」為核心的審美理想

郭晉銓


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摘要 中國傳統藝文批評中,「自然」的美學範疇或境界在老、莊哲思的影響下,成為藝文創作中崇高的審美理想。而在書法理論的脈絡中,南朝梁庾肩吾《書品》將漢至齊梁書家分為九品,其中張芝、鍾繇、王羲之列於「上之上」,並用「天然」與「工夫」來說明三者之優劣,...

漢代經學視域下的書寫美感和書法藝術

馬銘浩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摘要 文字的發明與穩定是文明成長的重要因素,更是建立文化體系的重要因子。然而,在中國文化體系當中,文字又扮演了不可或缺變因。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儒學一直是中國文化體系裡的核心概念,在經學演變的過程中,今、古文經之爭應該是漢代經學的重大問題。其中除了詮釋系統之外,文字無疑是今、古文經學爭論的引爆點。蔡邕《熹平石經》的豎立,就等於是昭告天下穩定文字學系統成立和官方字形的統一。...

曉雲導師的禪畫藝術與經變圖

陳娟珠


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副教授暨文物館主任


摘要 曉雲導師(1912-2004),為華梵大學創辦人,師事嶺南畫祖高劍父大師,極受大師影響和深得心傳。畫藝精湛,筆底有神;詩意禪情洋溢,蘊含人生哲理,向重視文化、藝術教育,深入佛法,結合生活教育,以文化藝術美育,其有助於淨化人心,社會安寧。法師秉持「藝通乎道,道與藝合」之藝術創作理念。是以彼能游刃於禪教各宗,佛儒瀚海,以及文學美學,而遂得常透現其妙智慧,而使其識見志行,均可供文學美學以至整個人文教育之參考與取法。...

禪與石濤之筆墨表現析探

吳恭瑞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書畫藝術學系 副教授


石濤(1642-1707)所著的《畫語錄》語意深奧,內容涵蓋博大,立論引用儒、道、釋之哲理,呈現開放性、多義性、多層次的解讀空間,往往同一則畫論,會因為讀者個人創作經驗、生活閱歷的不同,在解讀上呈現相當多元的觀點。對於近現代華人從事書畫藝術創作,更是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本文除了關注禪學對石濤的書畫創作與理論體系的影響之外,更藉由石濤對於「一畫」的相關論述與山水作品裡皴法的筆墨表現,進行更深入的印證。...

書畫茶事

林進忠


台灣藝術大學特聘教授


茶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自唐宋以來亦已是文士生活中時涉之物,歷朝文人詩、書、畫、印之中有關茶的創作實不勝枚舉。本文以相關研究所見書畫藝術作品為例,探析茶文化生活中的人文藝術創作情境與內涵,主要有「茶」與「荼」的文字演化關係及其在書法篆刻創作上的現象,以及有關茶事詩文的書法作品賞讀,具有代表性的茶會、茶人、鬥茶等創作題材在繪畫表現上的傳承發展等,而由詩書畫印的相關茶事作品亦可映照其創藝歷程諸多情思理念,呈顯出茶與書畫文人生活的密切關係。惟於浩瀚中固不免管窺之限,亦非歷朝文人皆準之事,仍資更加瞭解文人書畫創作感思與其生活背景情境息息相關的現象...

佛教禪宗與書法——禪思精神融會書法表現之探討

蔡介騰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在佛教的發展過程中,書法的表現有其重要的角色,從經文文字的傳抄,或是佛教語錄的書寫傳遞等,都是經由書寫文字來呈現,書法自然成為傳遞佛教精神的一部份。從漢代以來的佛經翻譯開始,佛教的思想逐漸趨向與漢字文化做深度結合,所以經由漢文字的書寫而將佛教的精神傳遞,使得佛教廣佈於中土。 而其中佛教的禪宗思想對於文人的影響更為深入,主要是教義不拘束於宗教的形式儀軌,而著重在精神義理的認識,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