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發表於107年6月「筆墨之間:夏荊山學術研討會」

作者:

范寧鷳


任職機構、職稱: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生


關鍵詞:

貫休、《法華經》、入世精神、社會寫實詩、邊塞詩


歷來對晚唐詩僧貫休禪師在社會寫實詩及邊塞詩的書寫上,往往評其入世精神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所致,然而,昔人對於貫休詩之研究實忽略《法華經》對其生命及文學影響。故本文乃由此切入,探討其此類詩歌書寫內涵之另一面貌。
本文從貫休化世表現與習異教緣由為發端,藉以釐清為何佛門弟子深諳外典及諸技藝之緣由,而此對於其濟度眾生之意義為何;而探論「火宅」意象對貫休邊塞詩之影響,以見此部被大乘稱為經王之佛門重要經典,對於貫休的影響絕不只於其思想性,更攏括了其文學表現手法在貫休邊塞詩之書寫上,亦可見二者意象之重疊與超越人我之視野之所何來;繼之再論貫休社會寫實詩之繼承與開創,可見貫休除了受《法華經》影響深遠外,其對儒家詩教、騷雅之承繼,在其別具匠心運用下之開創,更使其社會寫實詩展現有別於眾之風采。
由上述三部份逐一釐清,便可探知為何貫休受《法華經》之影響下,其入詩所展現精神之勇猛及人格表現,與歷來空靈淡遠之僧詩大異其趣,因這行為本身即可視為一種表現手段,以奪時人耳目。而其人其詩看似豪邁不羈,面對無道當權者所展露的狂傲超曠,當可視為其身為大乘僧人入世化教的方法之一,也是他對《法華經》之實踐。因此,本文加入《法華經》之思想、精神、文學表現等,意在論貫休似豪似狂下之其人其詩,與積極入世之作為,都不可武斷視之為外僧內儒,應回歸佛家本懷以探查,而此本懷和實踐方法之啟發,絕不可忽略他的身分和「行經」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