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救母故事之世俗化演變—— 以「食未入口,化成火炭」敘事圖文為對象
摘要...
敦煌文獻圖像整合視閾下的泗州僧伽和尚信仰
摘要 唐代著名高僧僧僧伽和尚(628-710),本是西域僧人,先至西涼府(甘肅武威),後遊歷江淮諸地,居止於楚州龍興寺。後於泗州建臨淮寺。屢顯神異,嘗現十一面觀音形,人益信重,世稱觀音化身。中宗景龍二年尊為國師。自此名聲大振。後世有關僧伽大師之神異事蹟,傳說不斷。五代後周世宗令「天下凡造精廬,必立伽真相,牓曰『大聖僧伽和尚』。」唐宋以來居士佛教興起,儒、釋、道三教合一之風盛行,流風推動之下,泗州大聖僧伽的信仰圈更快速擴展,今各地仍保有泗州大聖僧伽僧和尚塔、寺、堂、像的遺存,可見證泗州僧伽和尚信仰流傳的時空發展與演變。...
宗教的視覺化呈現——以「目連救母」為例
本文以「目連救母」母題為例,關注中國古代佛教視覺文化和傳統戲劇的儀式性實踐。透過多種媒介(文本、石窟壁畫、儀式、戲劇等)的表層現象,探索其發展演變及視覺化呈現過程中的邏輯序列,即從記錄儀式的敘事空間走向戲劇的想像空間。
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效應省思—以伊朗禁樂政策為例
本文藉由伊朗禁樂政策反思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問題。 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實施了禁樂政策,禁止西方音樂在國內的傳播。禁止西樂的理由…
論佛教文化對於中國戲曲形成之影響
大多數研究中國戲曲的學者都認為,中國本土原生的戲劇源頭可以一直追溯到遠古時代,但是中國成熟的戲劇即戲曲,則是直到宋元時期才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