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古印度佛教偶像有可能起源於 1 世紀早、中期,其代表是卡特拉坐佛造像碑和斯瓦特布特卡拉一號寺院佛像。秣菟羅「四天王奉缽」、帝釋天訪問、「王與佛陀」,布特卡拉「太子決意出家」和「梵天勸請」等佛傳故事圖中出現了可能最早的佛像。構圖來源於西元前 2-1世紀的巴爾胡特和桑奇雕刻的影響。造像手勢和銘文特徵顯示,釋迦菩薩和佛陀形象的出現借鑒了中印度地區傳統悠久人格神——藥叉神等人格神。
刻石研究面向之重思;以龍門造像記為例
清代中葉以降碑學興盛與當時學術之發展有密切關聯,這樣的關聯讓當時書家皆具備了轉化這些早期不被書學所重視的石刻材料之能力。這些北朝的石刻材料多半為宗教 (佛、道)支持下的產物…
重檢武當山騫林樹、騫林茶的道茶文獻與其丹道實踐
本文第一節先從口傳文學與神話傳說為導,來切入武當山的道茶文化之氛圍。第二節與第三節考察騫林樹以及騫林茶。第二節考察東晉乃至宋元時代的騫林樹在道教文獻中的記載…
墨韻詩意‧禪畫寒拾——論夏荊山〈寒山拾得圖〉之筆墨表現
夏荊山畢生精研佛像繪畫與禪思書藝,師古和合得藝境高妙,書畫頗富禪理與教化之功,夏居士繪有幾幅「寒山拾得圖」採用減筆描繪技巧,展現禪畫意境妙趣,相傳寒山、拾得為唐代詩僧…
達摩祖師形神之美研探——以夏荊山居士之畫作為例
六世紀時一名外國僧侶「菩提達摩」渡海到南北朝時的中國宣揚佛教,他在中土傳法時的特殊經歷及其創發的「壁觀」修心禪法等,致使後人附會形塑出「達摩」諸多傳奇性故事與形象…
夏荊山居士鍾馗系列畫作藝術初探
夏荊山居士十六歲時,拜畫家郭味蕖習丹青,後遍尋各地名師以拓展繪畫成就,習得多種繪畫技法,諸如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在此過程中始接觸佛教並深受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