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古印度佛教偶像有可能起源於 1 世紀早、中期,其代表是卡特拉坐佛造像碑和斯瓦特布特卡拉一號寺院佛像。秣菟羅「四天王奉缽」、帝釋天訪問、「王與佛陀」,布特卡拉「太子決意出家」和「梵天勸請」等佛傳故事圖中出現了可能最早的佛像。構圖來源於西元前 2-1世紀的巴爾胡特和桑奇雕刻的影響。造像手勢和銘文特徵顯示,釋迦菩薩和佛陀形象的出現借鑒了中印度地區傳統悠久人格神——藥叉神等人格神。
跨界藝術傳達的潛在心理認知:以張大千居士與夏荊山居士之高仕圖(1961年)為分析
視覺圖像可以勾勒出畫者心理的潛在認知,書畫藝術可視為其潛在認知之投射表像,可探究出個人的心理經驗,對於其心理途徑和經驗解說,有不同的差異解說…
似豪似狂是貫休—析論貫休「法華」入世精神下之詩歌及人格表現
歷來對晚唐詩僧貫休禪師在社會寫實詩及邊塞詩的書寫上,往往評其入世精神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所致,然而,昔人對於貫休詩之研究實忽略《法華經》對其生命及文學影響…
禪與石濤之筆墨表現析探
石濤(1642-1707)所著的《畫語錄》語意深奧,內容涵蓋博大,立論引用儒、道、釋之哲理,呈現開放性、多義性、多層次的解讀空間,往往同一則畫論,會因為讀者個人創作經驗…
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效應省思—以伊朗禁樂政策為例
本文藉由伊朗禁樂政策反思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問題。 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實施了禁樂政策,禁止西方音樂在國內的傳播。禁止西樂的理由…
刻石研究面向之重思;以龍門造像記為例
清代中葉以降碑學興盛與當時學術之發展有密切關聯,這樣的關聯讓當時書家皆具備了轉化這些早期不被書學所重視的石刻材料之能力。這些北朝的石刻材料多半為宗教 (佛、道)支持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