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魏至隋,出現了一種新的神王組合圖像,該類型圖像的特徵是神王肩部的獸首形裝飾、膝蓋上的象首形裝飾、甲胄上的人臉裝飾以及手持長柄戟形武器等。尤其前三個特點,更是這一時期該類型圖像所獨有的。該類型圖像的出現,應是印度、佛教文化與波斯、祆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產物。山西朔州懷仁北魏丹揚王墓甬道兩壁的神王像是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安陽靈泉寺隋代大住聖窟窟門兩側的那羅延與迦毗羅神王像正是該類型圖像發展的結果。唐五代時期的那羅延與迦毗羅神王組合圖像,其直接的源頭是隋代大住聖窟窟門兩側的神王像,圖像的特徵是神王分別站立于牛形與羊或鹿形動物之上。在圖像演變的過程中,中土文化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
學者簡介
1978年 3 月生,浙江蕭山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上海市宗教學會理事。主要從事魏晉隋唐佛教史研究。發表《試論中古時期蓮花化生形象及其觀念的演變——兼論民間摩睺羅形象之起源》、《試論魏晉隋唐時期的那羅延信仰》的學術論文十多篇,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 1 項,在研國家哲社基金專案 1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