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何志国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摘要 古印度佛教偶像有可能起源于 1 世纪早、中期,其代表是卡特拉坐佛造像碑和斯瓦特布特卡拉一号寺院佛像。秣菟罗"四天王奉钵"、帝释天访问、"王与佛陀",布特卡拉"太子决意出家"和"梵天劝请"等佛传故事图中出现了可能最早的佛像。构图来源于公元前 2-1世纪的巴尔胡特和桑奇雕刻的影响。造像手势和铭文特征显示,释迦菩萨和佛陀形象的出现借鉴了中印度地区传统悠久人格神——药叉神等人格神。 学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佛教美术和美术考古。累计发表论文 134篇,出版专著...

“灵山圣会”与“二佛并坐”: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图像结构与主题

白文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 249窟天地间的动静分明,实际是《法华经·序品》的释迦神力“六瑞”制造的既庄严又幻化的神奇空间,以表现永恒的释迦和灵山圣会的真实。天井图像结构分别对应欲界、色界,以及六道诸神的汇集,加上“二佛并坐”,实际是对释迦的《法华经》这“一大事因缘”出世的回应与期待:即永恒、万能的释迦可以维护世界秩序的期盼。 学者简介 1964年 2 月出生,西安人。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6 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1986–1998年在甘肃省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96 年 4...

墨韵诗意‧禅画寒拾——论夏荊山〈寒山拾得图〉之笔墨表现

杨侦琴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书画艺术史论组博士


夏荊山毕生精研佛像绘画与禅思书艺,师古和合得艺境高妙,书画颇富禅理与教化之功,夏居士绘有几幅「寒山拾得图」采用减笔描绘技巧,展现禅画意境妙趣,相传寒山、拾得为唐代诗僧,也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之化身,亦称「和合二圣」,人物形象之炼整有不同的宗教特质,画中诗僧寒山与拾得形象受到宋元时期佛教禅宗盛行之影响,笔简意足的道释人物尊者像饱含禅意,题材与风格别具禅机画趣。本文取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夏荊山中国佛像画集》及夏荊山文化艺术基金会「荊山e廊」典藏的寒山拾得图为研究材料,就图像之笔墨特质、意蕴与章法论,夏荊山用笔墨韵多层次、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