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与画境 ─ 以夏荆山观音佛像画为例

吴蕙君


世新大学中文系兼任 讲师


摘要 「意境」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文学创作与批评里,如:僧皎然有「取境」、「缘境」之理论、唐末司空图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见解;直至五代,山水画迅速发展,「意境」这个词汇才被运用在绘画中,当时有「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的说法。所谓的「意境」即是抒情作品呈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且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圣与俗的象征建构:以夏荆山居士的「竹林七贤图」为分析

范俊铭


政治大学宗教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摘要 本文、前言:神圣与世俗,如同两极对立的关系;但亦有另一层面的解释,从世俗面跨越到神圣面,二者之间有象征作为桥梁,链接这二层面的相接;神圣藉由世俗物体(或对象、实体等)作为象征,可以展现出神圣的向度。神圣与世俗的论点不仅适用于宗教层面,也可应用在常人的周遭生活;藉由世俗物体,透过象征的功能性,转换为神圣的空间或时间,如自然景物、艺术图像、文字书画、图腾标志等,亦可发挥其象征建构的功能。...

生命的原型与转化 ─ 夏荆山大师的钟馗画之思想研究

李茂荣


长荣大学博雅教育学部通识教育中心项目 助理教授


摘要 本文主旨在于对夏荆山大师的创作思想与生命哲思进行研究。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完整的追求,而此完整的自我是来自不同阶段的转化而逐渐形成,因此生命中许多阶段的象征原型也会留下印记。这些象征时而是指引的方向,时而是对现阶段人生体验的回溯与反省。世俗人借着人生功业、财富、影响力来表达阶段的自我,也有人用另一种神圣的方式来呈现,例如宗教的皈依者的表达就不同于一般世俗的成就。 夏荆山大师的生命历程则是一种「以画入道」的过程。本文从三个方向陈述关于大师的思想底基与生命原型,主要以「钟馗画」和「题文」寻找其思想脉络。...

华丽鎏金 金花银器─从唐代金银器的流转、模仿与转译看东西文化交流

凌春玉


台湾艺术大学书画系博士生


摘要 去年(2018),在高木森教授的引导,对于东西文化交流的议题注入更多的关注。特别对于中古时代东北亚、中亚、西亚、北亚……频繁的文化交流现象,尤其吸引我。所以想找个主题,去理解唐代多采多姿、蓬勃全盛的文化样貌,以及与「胡风文化」交流之间的影响,反映在物质文明之各个层面,体现了当时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的具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