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发表于106年6月「荊山水阅:国际学术研讨会」
  • 收录于106年9月第四期《夏荊山艺术论衡》

作者:

赖贤宗


任職機構、職稱:

国立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暨民俗艺术与文化资产研究所所长


關鍵詞:

茶道、本体美学、李泽厚、茶禅一味、奉茶


本文就中华当代茶道的本体美学及其实践发展,加以讨论。传统的中华茶文化包含佛教的禅茶、道家的道茶、儒家的茶礼,以及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在台湾发展的茶艺,台湾二十世纪的茶艺以文人茶的观点融会了禅茶、道茶、茶礼,主要是以美感的平台来呈现。现在走入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华茶道的新创造,需要更加深入涵化儒释道三家文化,并且探索与表现审美的本体,不停留在美感的感受、外在的仪式或表演,而且要能够以审美所感通的本体来立命,实践当代茶道之中的生命美学。因此,禅茶、道茶、茶礼的本体诠释涉及到的是本体美学。李泽厚建构的华夏美学是一种本体美学,他所著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1981)、《美学四讲》(1989)、《华夏美学》(1989)乃是最具有本体倾向的中华美学二十世纪八0年代的研究成果。成中英如此定义本体美学: 「所谓的本体美学,就是回到美感直觉、美感体验与美感判断的内外在基础上,去体验、认识、发现与创造美的价值,并统一于具体的生命意识与生活实践;认识到生命自体、心灵自体的根源动力和整体观感的形成,是从本到体的一个创新过程。」。本文首先阐明茶道的本体美学四境说: 「情境:文人治茶」、「意境:茶禅一味」、「愿境:生活茶道」、「道境:道法自然」,进行中华当代茶道的本体诠释。其次,本文探讨当代茶荡的发展策略。最后,笔者阐明奉茶的精神与目标,以奉茶会作为中华当代茶道的本体诠释之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