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 2019年第一届荆山论坛‧佛教图像文化学研讨会
  • 2019年第一届荆山论坛·佛教图像文化学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

张同标


任職機構、職稱: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關鍵詞:

净土信仰、 华严信仰 、莲花座、 净土变相


摘要

净土信仰以三经一论为核心。联系古印度的文化传统分析,鸠摩罗什译《小经》美化了莲花池,视之为极乐净土;康僧铠译《大经》进一步提出了"三辈往生",以莲花化生的方式作为往生极乐的具体途径。《观经》晚出,基于坐禅观想的要求,非常细致地具体化了净土三尊和极乐世界的形象特征,突破了大小二经的模糊性,又吸纳了华严信仰中的莲花座和莲花座佛像,使得净土信仰更加具象化。世亲着《往生论》明确提到了净土信仰借用了华严信仰的某些理念。就图像而言,中国的净土变相源于犍陀罗表现"莲花藏世界海"的穆罕默德那利浮雕,阿弥陀佛五十二菩萨造像则是华严五十二阶位的图像化,也是净土信仰进一步吸纳华严信仰的结果。古印度没有明确的阿弥陀佛崇拜,也没有流行西方极乐世界的图像表现,因而净土信仰主要是中国古代僧俗主动选择和主观意志的体现,净土变相主要是中国自我的创造。

学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点方向带头人。曾任江苏省双创人才、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近年来遍访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文化遗址和文博机构,致力于中印佛像源流与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有博士论文《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专著《中印佛教造像源流与传播》、《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分别获省部级学术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主攻佛教美术,侧重于图像源流和文化传播。目前正在从事"舍卫城大神变与中印佛像莲花座源流"、"中印佛教美术谱系研究"、"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在门类艺术中的嬗变"、"佛教庄严图像的中外源流与传播"等课题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