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何志國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摘要 古印度佛教偶像有可能起源於 1 世紀早、中期,其代表是卡特拉坐佛造像碑和斯瓦特布特卡拉一號寺院佛像。秣菟羅「四天王奉缽」、帝釋天訪問、「王與佛陀」,布特卡拉「太子決意出家」和「梵天勸請」等佛傳故事圖中出現了可能最早的佛像。構圖來源於西元前 2-1世紀的巴爾胡特和桑奇雕刻的影響。造像手勢和銘文特徵顯示,釋迦菩薩和佛陀形象的出現借鑒了中印度地區傳統悠久人格神——藥叉神等人格神。 學者簡介 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佛教美術和美術考古。累計發表論文 134篇,出版專著...

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效應省思—以伊朗禁樂政策為例

林卓逸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系博士生


本文藉由伊朗禁樂政策反思宗教、政治、藝術競合衍生之問題。 1979年伊朗革命之後,實施了禁樂政策,禁止西方音樂在國內的傳播。禁止西樂的理由,表面上是為了避免心靈的墮落,維護伊斯蘭的精神。實際上是為了鞏固統治,這又是政府禁止西樂的真正目的。伊朗政府關心政權的正統性,而禁止西樂有助於正統性的維護。禁樂的結果,成效有限。西方流行音樂活動轉入地下。...

重檢武當山騫林樹、騫林茶的道茶文獻與其丹道實踐

賴賢宗


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所長


本文第一節先從口傳文學與神話傳說為導,來切入武當山的道茶文化之氛圍。第二節與第三節考察騫林樹以及騫林茶。第二節考察東晉乃至宋元時代的騫林樹在道教文獻中的記載,論述騫林樹進入道教史乃是與月華法、月魄法的修練有關。關於騫林樹的早期文史記載,一般學者運用的乃是《雲笈七籤》卷二十三,此書是北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張君房編。但是實際上同樣的文字已經出現在東晉時代(西元317-419年)的《上清黃氣陽精三道順行經》,所以「騫林樹」的文獻紀錄比現在一般所知道更提前了700年,而且可以確證千百年來一直是在內丹術的月華法、月魄法的修練脈絡...

墨韻詩意‧禪畫寒拾——論夏荊山〈寒山拾得圖〉之筆墨表現

楊偵琴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書畫藝術史論組博士


夏荊山畢生精研佛像繪畫與禪思書藝,師古和合得藝境高妙,書畫頗富禪理與教化之功,夏居士繪有幾幅「寒山拾得圖」採用減筆描繪技巧,展現禪畫意境妙趣,相傳寒山、拾得為唐代詩僧,也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之化身,亦稱「和合二聖」,人物形象之煉整有不同的宗教特質,畫中詩僧寒山與拾得形象受到宋元時期佛教禪宗盛行之影響,筆簡意足的道釋人物尊者像飽含禪意,題材與風格別具禪機畫趣。本文取材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夏荊山中國佛像畫集》及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荊山e廊」典藏的寒山拾得圖為研究材料,就圖像之筆墨特質、意蘊與章法論,夏荊山用筆墨韻多層次、題跋...

達摩祖師形神之美研探——以夏荊山居士之畫作為例

余宥嫺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兼中國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講師


六世紀時一名外國僧侶「菩提達摩」渡海到南北朝時的中國宣揚佛教,他在中土傳法時的特殊經歷及其創發的「壁觀」修心禪法等,致使後人附會形塑出「達摩」諸多傳奇性故事與形象。宋初《景德傳燈錄》即收納了十世紀左右關於「達摩」的傳說事蹟、語錄,並登錄入藏,達摩被定位為印度佛教二十八祖的最後一祖,視為中國禪宗初祖,人稱「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