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版画中的僧佛形象与社会思想关联

试论明清版画中的僧佛形象与社会思想关联

在明末清初社会思想中所流行的“三教合一”思想里,对于佛教思想的借鉴与融入,一直是其思想特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天理”ャラリー第 134回展・中国の绘入本―明・清时代の版本を中心に”所展,中日两国所藏存世版画为基础材料,尝试对于明清版画中的僧佛形象转变,与以“三教合一”为代表的社会思想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判明。

read more
慈恩画影内外的玄奘——唐代唯识宗创立问题再研究

慈恩画影内外的玄奘——唐代唯识宗创立问题再研究

按照佛教史的常识理解,玄奘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唯识宗祖师,他以《成唯识论》为中心,进行护法一系唯识学的弘传。然而这种常识理解其实经过了人为的刻意“制造”。制造玄奘面孔的背后,是窥基一系创立法相唯识宗的历程。首先,根据文献与图像数据的结合分析可以发现,玄奘在历史中以求法僧与译经僧两重形象分离性的呈现。其次,译经僧形象制造背后,慈恩寺僧团又有普光、法宝与窥基两系的对立。普光、法宝在当时处在中心位置,他们以"唯识论师"指称弘传《成唯识论》的窥基一系,并予以批判。由此可以推测《成唯识论》并没有被奉为玄奘师门内的权威文本。实际上,正是窥基通过建立《成唯识论》的传法谱系,制造了玄奘与《成唯识论》的特殊关联。在建立继承性谱系的基础上,完成自身建构唯识宗的用意。最后,唯识宗内形成了包含排他性教理教义和特殊性修行生活的特有知识界限。

read more
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印度佛教偶像起源再探

古印度佛教偶像有可能起源于 1 世纪早、中期,其代表是卡特拉坐佛造像碑和斯瓦特布特卡拉一号寺院佛像。秣菟罗"四天王奉钵"、帝释天访问、"王与佛陀",布特卡拉"太子决意出家"和"梵天劝请"等佛传故事图中出现了可能最早的佛像。构图来源于公元前 2-1世纪的巴尔胡特和桑奇雕刻的影响。造像手势和铭文特征显示,释迦菩萨和佛陀形象的出现借鉴了中印度地区传统悠久人格神——药叉神等人格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