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网路科技、社群媒体和新媒体:探索夏荊山先生作品展出的新视界

周维强 


国立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


近年来,由于高阶数字摄影器材逐渐普及,纪录片作品俨然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国立故宫博物院策展团队从场景重现、2D动画和3D动画等技法交替运用,并尝试跨国拍摄,挑战制作超高分辨率影片,逐渐摸索出用纪录片说故事,以提供博物馆阅听众深度知识导览的新途径。资通讯科技的高度发展,则促使故宫开发行动应用软件APP,并在传统的网页中运用新科技,整合交互式年表与GIS历史地图,并构建网页版情境式学习,使得行动科技和教育推广有机地结合。此外,网络社群媒体的营造与网络社群的经营,为展览营造新的观众群体,成为博物馆内文物知识的桥梁,也与文物展览是否成功密...

夏荊山罗汉图管窥

沈政干


长荣大学书画艺术学系专任副教授


本篇论文主要透过夏荊山绘制之《夏荊山中国佛像画集》与《佛像的欣赏》之阅览及赏析,就两套作品其中之罗汉图部分进行探讨,依据其作品,针对罗汉之意义、题材内容、笔墨色技法、造形、构图与特色等,加以分析归纳,以期能对夏氏罗汉图之创作具进一步之了解,做为笔者往后创作及教学之参考。...

心灵的方向——夏荊山佛教书画赏析

王俊盛


长荣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兼任讲师


艺术的表现,反映出创作者内在心念的趋向,其可贵性,乃在于能引发正向的价值以及美善的启示与感悟。本论主要透过夏荊山居士书画艺术的「意」、「思」表现,将艺术落实于利人利己有益于人生受用的观点,从中分享其心灵方向所传达的内在蕴意,也省思书画展现应有的心灵方向与视野。...

夏荊山佛教绘画之「罗汉像」风格浅评

陈炳宏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


夏荊山居士以将近一世纪的人生悟得诸佛之法,潜心于法相绘制,以笔中修为行教化之功。其所绘之花卉、山水、人物于造化之师外,更传达艺术家将创作融入性灵之中。此研究,笔者仅就其佛教绘画中大量的佛、菩萨法相外,选择同时具备神格与人格的罗汉人物画作为研究主题,根据作品图像所呈现的特征依造形、线质、构图等方面,构筑对其创作内涵之理解。然而,因现有研究史料有限,故目标设定于基础研究之目地,建构评述的内容。夏居士曾在台湾居住后回大陆深耕,今日在台湾成立文教基金会回馈艺术教育工作。笔者期以建构史料整理为第一步未来扩大效应提供社会更多的教化之用。...

夏荊山观音佛画之研究

杨企霞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讲师


观音菩萨「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乃「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观音因应众生的需求,以不同的形貌来教化、救护众生,令其离苦得乐。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救渡众生摆脱无明烦恼,达到大自在的境界,展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无我精神。...

拜观夏荊山居士中国佛像画集有感

黄华源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系助理教授


夏荊山居士早年旅台,后移居海外,晚年回归故里,于大陆宗教艺术界颇孚众望。《夏荊山居士中国佛像画集》揭载最早之作品,为1968年之〈罗汉〉画像;其次为1970年作〈竹林七贤图〉,与〈桃李夜宴图〉。夏居士于1971年移居美国加州,这是画集中仅有的台湾时期画作。而〈桃李夜宴图〉款书则透漏了夏居士在台之斋室,「一尘丈室」由来之讯息。又本画集除佛、菩萨造像之外尚有〈罗汉像〉、〈竹林七贤图〉、〈高士图〉、〈八仙图〉、〈钟馗〉⋯⋯等,若谓为〈中国道释人物画集〉似更适切。...